亚洲通_亚博足彩app-官网

风情河北 About Hebei
您的位置:首页 >> 风情河北 >> 人物专栏    
郭卫兵 | 海棠花开
发布人:网站编辑  点击量:4496  上传时间:2018-10-26 16:44:51  审核人:网站编辑  审核时间:2018-10-26 16:45

郭卫兵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副院长、总建筑师

 

 

尽管我们经历了许多过往,以为自己已经心如止水、安在当下,却往往因为一场雨、一个笑容、一次花开,那些深藏心中的往事突然在这一刻跃然眼前时,才发现我们依然在那里,岁月似乎从未挪动过执着的脚步。尤其那段青涩美好的大学时光,在随后的三十年里,我总能一次次捕获这试图逃亡的记忆。不禁感慨,春去秋来,海棠依旧。

 

四月,是充满思念、生机盎然的时节,著名建筑师、诗人林徽因曾写下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中写到:“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焰中交舞着变……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四月的天津大学迎来了海棠季,“花开北洋,情怀家国”的年度主题让这座古老的高等学府充满了强烈的人文气息。,这一树树的海棠或吐蕊盛放,或蓓蕾摇坠,绽放在我曾走过的路旁,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水中,阳光下斑驳的树影使一幢幢沧桑而隽永的建筑多了一份明亮。置身其中,我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在曾经来去匆匆、无暇顾及的地方唤醒了缱绻着的故事,迷眩着往日的一幕一幕:我回到了夏季的那个雨夜,教室的灯光一样通明,崔健的歌声仍然回荡;宿舍楼前的单杠上依然有你矫健的身影;教学楼前布告栏里张贴着校园活动的消息……

 

 

见字如面

 

 

1985年夏季,我到天津大学报到,一出天津站,就看到高中校友前来接我和同行的另一位同学,上中学时跟高年级同学没什么来往,只是有些印象,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他们主动来接站,内心十分感动。在他们的引导下很顺利地找到自己的宿舍,学长又交代了一番,并主动帮我询问了我们班级的邮政信箱——天津大学512信箱。此后四年里“512信箱、305宿舍、310宿舍”这些平淡无奇的数字,仿佛成了我的人生密码,关联着一串串美好的青春故事。

 

早些到校的同学已经从学校唯一的商店买来了印有天津大学字样的信纸、信封,晚上同学们安顿下来后开始坐在床上写信,有同学从我试探的目光中明白了什么意思,主动递给我几张信纸、信封,于是,在天津大学的第一个夜晚,同学们由于生疏而无太多语言交流,都不约而同地给家人、老师、同学写信。此刻依然能回忆起八个人同时写字时发出的沙沙声。

 

 那时,信件是唯一有效的与家人、朋友联系的方式,虽然十分不便,但也因这距离、时间的因素有了更多的期盼和真情。起初那些天,是收发信件最多的日子,信箱设在食堂旁边一栋学生宿舍的门厅里,每个班会有一个同学掌握着信箱的钥匙,趁每天中午去食堂买饭或下课的时间帮大家取回信件。所以,有时中午下课回到宿舍会发现躺在床上的信件,欣喜地打开阅读,常常错过去食堂买饭的时间,有时会边吃饭边留意那个取信的同学是否回来,期待楼道里传来那一声“某某,你的信”。

 

收到父亲的来信是最开心的事情,父亲做过编辑,写信、收信是那个年代编辑的重要工作,因此,父亲练就一手好字,也许是做编辑养成的习惯,他总是用方格稿纸竖向书写。信的内容更是夹叙夹议,轻松自然得如行云流水一般。父亲的信通常很厚,一般会长达四、五页稿纸,用的大号信封很是显眼,一眼就能从取信的同学手中认出来。大学期间父亲写给我的几十封信都完整地保留着,现在看来,这是父亲写给我青春时光的一篇篇人生讲义。

 

 

父亲的信

 

回想起来,在我参加工作前二十多年里,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真正跟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用天数来计算,尽管从小父亲对我十分疼爱,但彼此思想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我考上大学后,书信成了他老人家对我生活启蒙的重要手段。刚入校正赶上天津大学九十周年校庆,我向父亲汇报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父亲在回信中也回忆了他的大学时光,鼓励我适当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开开眼界,也嘱咐我同学中人才很多,做事态度要积极但勿冒傻气。父亲在信中从不说教,但总不失时机地用一两句话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予点拨,可能是我在信中写到让家人代我向朋友问好,父亲就嘱咐我给曾经帮助过我的朋友、小学和中学老师专门写信,并用大大的字写下“切记!”。父亲不仅待人和善,对党和国家也十分忠诚,在信中偶尔会对我进行政治思想方面的教导,刚上大学时,受“自由化”思潮的影响,有的城市大学生上街游行时有发生,父亲就嘱咐我千万不要参与此类事件,针对国家有困难、工作有缺点应充分理解采取正确态度对待,建议我平时注意理想信念学习和提高政治修养等等,其家国情怀跃然纸上。父亲大学专业是土木工程,对建筑学十分向往,如今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理想的专业,他在信中流露出十分的满足感,他在信中曾流露,从北京调到石家庄工作多少有点不甘心,而如今觉得这一切都值得了。父亲一颗负重的心终于释然,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希望,书信中展现了他十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才华,谈艺术、谈生活,每一封信都如春风化雨浸润着我的心田。

 

清明时节,窗外下着小雨,或许是与父亲有约,我取出一封封已经泛黄的父亲来信,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去触碰心底这片最柔弱的地方,含着泪聆听父亲三十年前的心声,仿佛看到父亲在灯下铺陈好稿纸,深情地写下:“卫兵吾儿,见字如面”。

 

 

亦师亦母

 

 

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不仅是教育学生对老师要尊敬,更是对为师者付出的赞美,在美好的大学生活中,老师不仅授业解惑,也让这些刚刚离开家的孩子感到亲人般的温暖。

 

大学时光

 

王乃香老师是带我设计最多的老师,她女儿跟我们在同一年级就读,因此,首先从年龄的角度,她看待我们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她和善的面容、慈祥的声音,常常带给我们家庭般的温暖。王老师有个很令人感动的本领,刚带我们几次设计课,竟能叫出全班人的名字,因此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学们都喜欢跟王老师交流,而王老师说话时也总喜欢称呼我们的名字,此时,学生们的心里总会涌动着一股暖流,感受到王老师身上母性的光辉。

 

王老师带我们设计课有自己的特点,她要求我们在上课时把各自的设计草图平摊在桌上,然后带领我们组逐个观摩,其他设计组的同学也会参加进来,王老师总是先表扬大家,然后指出设计中的不足,再坐下来一对一改图,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有两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一件是王老师带我做的第一个小设计——公交车站设计,当时已临近交图,在裱好的图纸上用钢笔淡彩来表现,我基本的工作已做完,却迟迟不敢在立面图上画配景树,王老师走过来对我笑笑说她找张文忠先生帮我画棵配景树,于是她把带另一个组的张先生请过来,很多同学也来围观,张先生先是看了看图面,思考了一下,用水彩画了两棵金灿灿的树,王老师从构图的角度讲张先生为什么这样画,最后还笑着问我“你满意了吧”。另一件事是王老师带我们组去家里拜访彭一刚先生,这事儿让其他设计组羡慕不已。来到彭先生家,看到彭先生正在画建筑画,于是他边画边给大家讲解,尽管大家在大学一年级时就临摹彭先生的画作,但如此近距离地接受教诲让大家激动不已。我们看到彭先生的书柜上放着他用废铁皮做的建筑机械模型,大家十分惊叹,让我们领悟到建筑师应有的匠人精神。王老师安排的这次活动给我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读书时,教师力量十分雄厚,老先生的亲身上阵启蒙,中年老师对前辈表现出极大的尊敬,现在理解王老师是从多个角度教书育人,不仅让我们学到知识,体会到敬畏,更以其平易近人的品格,让我们感受到爱的力量。

 

岁月留痕

 

 

朋友再见

 

 

大学期间,我担任我们班的文艺委员,每年元旦都会组织一场联欢会,很是热闹。每次活动前我都会去各个宿舍动员大家出节目,起初大家不太踊跃,但成功地举办了一次后大家都来了兴趣,原本不太活跃的同学也会根据自己的特点表演节目,除了几个文艺骨干弹吉他、演小品、跳霹雳舞等等之外,有的用自己的方言表演相声,更有人专门为晚会去学习一段舞蹈。由于我的努力组织和大家的积极参与,我们班的文艺晚会是年级各班中举办地最好的,这也是我大学期间引以为豪的事情。

 

1989年元旦,举办了大学生活的最后一次联欢,由于大家临近毕业,离别的气息渐渐开始弥漫,同学们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时光,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有的同学用水粉画了招贴画,有的同学编写串场词,主动承担起一些组织任务。除了一般形式的歌舞之外,推出了不少有创意的节目,印象深刻的有吉他弹唱配锅碗瓢盆爵士鼓、哑剧小品《李二旦进城理发》、专门创作的回忆班级生活的诗歌、几个女生排练的话剧《雷雨》片段等等。这次联欢会我们还邀请了几位老师来参加,他们十分开心,大约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几位老师才跟大家告别回家,同学们在楼道内欢送,大家情绪十分兴奋,我轻声唱了一句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插曲,一下子汇集成了三十多人的大合唱:“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 歌声久久地在楼道里回荡。

 

朋友再见

 

返回教室,气氛一下子变得低沉,同学们更清晰地意识到分别时刻即将来临,有的同学流下惜别的眼泪,拥抱着相互告慰。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心,直到夜深了,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教室。不知道什么时候外面下起了雪,美丽的校园一片银装,我们沉默地走在敬业桥上,安静地能听到走在雪地上脚步的声响,不知谁拨弄了一下琴弦,那一声“叮咚”让夜更深、情更浓。

 

海棠花用来隐喻游子思乡和离愁别绪,也代表着温和、美丽、快乐。我的大学时光正应了这花语,绽放成了这一树树无香的海棠。

 

 


作者简介:

 

郭卫兵,1989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现任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院长、总建筑师。获河北建筑大师、中国当代百名建筑师等荣誉称号。中国建筑学会理事,河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长。

 

 

 

图文选自:《河北建筑装饰》34期【人文·科技】

主办:河北省建筑装饰业协会 技术支持:常宏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槐安西路395号河北建研科技研发中心9号楼1单元6楼
电话:0311-89179551 E-mail:hbjzzsxh@126.com 冀ICP备15024714号-1 总访问量:33781266